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5G终端大规模出货,5G手机出货超过1.6亿部,占手机出货量的比重超50%。与此同时,用户对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物联网产品等关注度不断增加。
5G不只和手机“冲浪”有关,而是面向千行百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0年1月至11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1.44亿部。
5G如何改变你我生活?万物互联离我们还有多远?这些关乎用户感知的小疑问背后有着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大文章。
是否需要换5G手机?
是否换5G手机?先看5G发展趋势。
我国明确提出,将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持续深化5G网络建设部署,2021年计划新建5G基站60万个,在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深度覆盖的基础上,加速向有条件的县镇延伸,实现更广范围、更多层次的5G网络覆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这是经科学研判、审慎考虑的。
“3G时代的微博、4G时代的短视频等超级应用大都出现在网络商用后的2至3年。”王志勤说,好的网络是商用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国确立了“宁可路等车,不能让车等路”的适度超前原则,以推动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良性模式。
她同时指出,相比4G,5G需要更加密集部署基站。随着5G网络建设加快,用户体验感也会增强。
王志勤认为未来5年是我国5G发展的关键期,将会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推动毫米波和中频新型基站产业化进程,持续保持我国5G系统设备的优势;
二是加快5G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广域覆盖;
三是突破融合应用发展的难点堵点,让5G走进百姓生活,赋能千行百业;
四是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与全球共同探索5G新应用、新模式和新业态。
这是2020年11月26日的2020世界5G大会开幕式现场。
“5G+工业互联网”走向深入
应用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工业互联网作为5G的重要应用场景,已成为当前产业界探索的重要方向。
“5G商用至今,融合应用已实现突破发展。”王志勤说,目前全国超过2300家企业已开展5G创新应用项目4200余个,在港口、矿山等多个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
“通过发挥5G技术产业优势,打造更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高质量发展。”王志勤说,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仍存在产业支撑能力相对薄弱、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等问题,“要面向制造企业实际需求,促进行业经验、工艺知识、解决方案的转化与应用,依托试点示范加快融合应用新模式的普及”。
2021年至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
“2021年将是5G与垂直行业融合探索走向深入的一年。2021年至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王志勤说。我国将继续通过5G增强试验加快推进5G产业的成熟,将加大力度提速工业互联网建设,让信息技术与垂直行业更好融合,工业互联网应用更加多元,形成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
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村民汪能保(左一)在摄像头前向帮助自己5G远程医疗会诊的专家致谢(2020年12月3日摄)。
链接:
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成果展在武汉举行,2020年11月19日,参观者了解一台自动驾驶飞行器。
随着5G网络建设的深入,进入“下半场”的5G发展正面临新挑战
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刘光毅说,随着5G网络建设的深入,进入“下半场”的5G发展正面临新挑战:
——应用尚不成熟,成本较高。当前,5G典型“新应用”还未出现,消费者使用5G的频率还不高,但建设、运维5G网络和耗电量等成本非常高,基础电信企业压力增大。
——壁垒待破除。目前,5G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应用方面,依然存在来自行业内部的壁垒,受一些企业发展观念、利益关系等因素影响,行业融合发展难度大。
——立法、规则相对滞后。比如无人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领域,目前法律法规还没有跟上,新型智能应用所引发的法律责任难以界定,制约行业发展。
刘光毅表示,在之前几代通讯技术演进过程中,以往都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在5G发展“上半场”,中国5G无论从建设步伐、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都走在世界前列,5G“下半场”怎么走,需要自主创新和持续探索,挑战和机遇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