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IT及布线行业权威网站! [请登录],新用户?[免费注册]
用户名: 密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万瑞会客厅 > 人物访谈
号称华为“娘家”的大学,出了4个华为董事,1个任正非“干儿子”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21-04-03

华为官微上曾发过这样一句话:华为是华科的东家,而华科是华为的娘家。


华中科技大学号称是华为的“人才蓄水池”。华为每年新增的员工中,有约300人是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曾有10000多名华科的毕业生就职于华为。


这其中就走出过4位华为董事会成员和一个奠定华为根基的“天才”。



一、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辞去教师,入职华为


郭平,1966年4月出生,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硕士毕业。


郭平是华为为的功勋和元老之一,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创立华为,1988年郭平就加入华为,并历任多个部门要职,现担任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兼轮值董事长。


郭平和华为的缘分说来非常奇妙。华为仿照同行的产品开发出BH03交换机虽然取得不小的市场反馈,但是产品整机却没有一个部件是华为自己研发的,看不到一丝华为的“影子”,任正非意识到靠“拿来主义”,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便开启自研道路。


由于此时的华为没技术、没资金、没人才,是个“三无”公司,产品研发能力非常薄弱。为了寻求技术支持,任正非常常带着员工跑到各个地方的高校拜访,一遍遍地讲述华为的企业文化、产品理念。

郭平就是在自己的老师那里遇见了任正非。



当时郭平还在学校做老师,一次,22岁的郭平跟着教授来到华为参观,一见到任正非便被任正非的个人魅力,以及描绘的通信行业未来的蓝图所吸引,便辞去教师职业跟着任正非南下来到深圳。


而任正非也非常看好郭平,初入公司,便让毫无经验的郭平担任公司第二款自研项目的负责人,这款产品就是HJD48用户交换机,一台机子就可以带48个用户。


由于郭平在校工作期间对通信技术的研究非常深入,作为项目带头人,郭平用一个月的时候就攻克了技术难题,仅靠自己和团队却始终无法让项目落地实现量产。


于是郭平便联系在华中科技大学认识的郑宝用,邀请他加入华为。随着郑宝用的加盟,华为的科研实力得到明显的提高,郭平和郑宝用成功将HJD48研发并完成量产,实现弯道超车。


1992年推向市场,当年的产值就超过1亿元,也奠定了华为在通信设备的领先地位。


二、华为总工程师郑宝用:放弃读博的华为“2号人物”


华为“2号人物”郑宝用有多强呢?


有一次华为将要会见一个重要客户,因演示的稿子写得差,相关业务负责人被任正非臭骂了一顿,然后任正非将任务交给郑宝用,郑宝用很快就写完并交给任正非看,任正非看后开心地说:“还是宝宝厉害,一个人可以顶一万人”。



郑宝用1964年出生福建,比任正非小了20岁。郑宝用从小就展示了过人的天赋,他的高考成绩是福建省莆田区第一名,年仅20岁就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23岁时在该校硕士毕业。后面去清华大学考博士,不过被自己的师兄郭平说服,放弃读博并在1989年加入华为。


加入华为的时候,华为不过是刚成立不到两年的小公司,非常缺乏技术和人才,而郑宝用的加入给华为带来巨大的革新,一时间满足了任正非对人才饥渴需求。任正非欣喜若狂让郑宝用和郭平一起负责HJD48交换机项目。


而郑宝用也没让任正非和郭平失望,郑宝用带着技术团队夜以继地攻克技术难题,连大年三十都在紧张工作,最终研发出华为一款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HJD48交换机,让华为获利超1000万。


郑宝用出色的表现得到任正非的赏识,在HJD48的项目结束后,郑宝用被任正非提拔为副总经理兼第一任总工程师,接管产品的战略规划和新品研发的工作。


华为实行工号制度后,郑宝用的工号是002,仅次于任正非的001号,成为了华为的“2号人物”。还被任正非亲切地称为“宝宝”。



在负责华为研发的工作中,郑宝用接管华为的交换机产品系列,不断研发出各种更新迭代的通讯产品,填补中国自研交换机空白的同时,还远销海外服务全球50多个国家和上亿用户。而且郑宝用还建立起华为的科研体系,使华为在通信行业的科研水平和专利数量至今都保持领先,郑宝用的到来让早期的华为生存了下来。


2003年,郑宝用力挽狂澜,阻止任正非将华为手机业务出售给贝恩等私募基金,这次力荐也奠定了后来华为在移动终端业务上的强大。


2019年华为手机终端业务获得4763亿元的营收,占华为总体营收的54.4%,给华为5G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弹药”。


三、华为董事彭中阳:铁三角模式的建立者


彭中阳,出生于1968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1997年29岁的彭中阳加入华为,现任华为企业BG总裁和公司董事。


在华为的工作中,彭中阳曾外派到俄罗斯、中东、也门等电信业务不发达地区开展业务。可以说彭中阳是华为开拓海外业务的佼佼者,人送外号“最能啃骨头的华为人”。也正是在海外业务的工作中,彭中阳建立了华为的“铁三角”模式。


2006年8月,彭中阳作为华为苏丹工作处的负责人,参与苏丹移动通信网络项目的竞标活动,准备了足足2个月的时间却落选了,一个项目都没有得到。


这是彭中阳首次滑铁卢。



经过反思彭中阳发现,随着队伍的壮大一些问题慢慢浮现了:团队沟通不畅、信息不共享;客户关系不到位;产品解决方案不能满足客户要求;交付能力客户不满意。


要想在和外国的企业竞争中生存立足,必须做出改变。就这样在彭中阳的带领下华为的客户团队从“我们要做什么”转变为“我能帮客户做什么”,从被动告知转为主动发现,更好满足客户。将原本队伍中负责客户、产品和交付三个不同部分的工作人员紧密融合。


彭中阳感受到这种三角组合模式的威力,他说:“三人齐心,定能断金。”于是就把这种三人协同负责的模式称为“铁三角”模式。


而“铁三角”模式。也让华为在苏丹的业务发展得越来越顺利,随着“铁三角”在苏丹代表处的成功运用,华为的海外地区业务也把这种模式推广期,成果非常显著。目前全球的通信基础设施和消费者通信服务均超过1/3是华为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的。


四、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华为形象代表


胡厚崑于1968年在湖北出生,同样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1990年胡厚崑加入华为,此后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待在华为工作,目前担任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兼轮值董事长。



胡厚崑是华为全球化的形象大使,形象极具亲和力,拥有国际化的工作经历,英语表达能力非常出色,经常作为华为的公司代表向全世界发声。


2014年胡厚崑作为华为的公司代表达沃斯论坛,成为华为实现轮值董事长制度以来的首次“形象公关”,胡厚崑以积极的个人形象推动了华为全球化变革。


胡厚崑对华为的另外一个突出贡献是,在担任华为人力资源委员会主任期间,胡厚崑一直推动公司领导力与组织发展,使华为的人力资源架构更加完善。


同时胡厚崑在2011年编写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成为华为内部员工课堂培训的教材,并且在后来成为《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的理论基础。


作为华为网络安全委员会的负责人,华为的网络安全保护体系便是在胡厚崑主持下建立的,胡厚崑堪称华为内部最内外兼修的高管。


五、一个李一男、半部华为史


除了华为的4位董事之外,曾经任正非的“接班人”——李一男,也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


李一男15岁就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是华中科技大学首届少年班的学生。


1992年,22岁的李一男还在读研究生就进入华为实习,并凭借出色的能力被任正非相中。


1993年,李一男大学毕业后正式入职华为,协助郑宝用开发C&C08。


1994年,C&C08项目大获成功,销量突破8亿,成为全球交换机销量史冠军。在C&C08项目研究期间,李一男还帮助华为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研发人员,也让李一男获得百万现金的等额股票。



没任何背景和人脉的李一男,2年后升职为华为中央研究部的总裁。凭借自己的能力,27岁时李一男晋升为华为常务副总裁,也是华为乃至通信行业内最年轻的高层领导。那是任正非经常在客户面前称呼李一男为“干儿子”,


华为内外也都认为李一男是任正非指定的“接班人”。


等到30岁时,李一男已经带领华为,将营收从4.1亿翻了50倍,达到200多亿,并逐步帮助华为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在华为有句话:一个李一男,半部华为史。


毫不夸张的说,是李一男带领华为打破的上世纪90年代国外通讯巨头对中国技术的封锁。“一个李一男,半部中国通信史”可能也不为过。


至于后来李一男的“叛逃”,则是后话。


六、结语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华为首任人力资源总裁陈珠芳等无数华为人都毕业于华科。



从华为的发展史来看,华科已然成为了华为的人才摇篮。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深圳联络处:0755-86317321 18929377662  华东:13761669165  北京:010-88283829 © Copyright 2007-2027 万瑞网 wiring.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