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IT及布线行业权威网站! [请登录],新用户?[免费注册]
用户名: 密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万瑞会客厅 > 人物访谈
中国建筑智能化发展面临新瓶颈——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汤德明
来源:千家布线网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1-01-06

<人物简介>

  现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完成约五六十个工程设计项目。参加三线建设期间,先后完成了四个国防工厂的设计及建设工作。1983年参加了深圳特区的建设。参与的上海宾馆是最早的一个民用建筑设计项目,1990年被评为航空工业部优秀设计工程。调入华工设计院后,二十多年来完成的大型项目设计有珠海机场候机楼、广州市大都会广场及市长大厦、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广州大学城等,同时也参与了全国多个综合性大学的规划、设计。其中有16个获得国家级、部级及广州地方的奖励,珠海机场候机楼获全国优秀设计2000年度金奖;广州大都会广场及市长大厦获1998年建设部优秀工程二等奖、国家级铜奖;奥林匹克体育场获2003年广东省政府颁发的贡献奖;江苏省江南大学获教育部2003年度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上海东华大学松江区图文信息中心获教育部2005年度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广州大学城华工艺术大楼获2006年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等奖项。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汤德明

     记者问: 您是智能建筑行业的资深专家,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您在行业中的经历和成果?在众多的项目里,有哪些让您的印象最深刻?

  汤德明:谢谢你来采访我,我称不上什么资深专家,只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罢了。我从事建筑电气工作40余年了,早期在航空工业部下属单位工作,八十年代末才到建筑设计院的。

  这些年我做的工程设计项目比较多,要说印象比较深的也有几个,主要是它们规模比较大,使用功能各有不同。如珠海机场航站楼,95年开始设计,当时珠海机场应该在广东省乃至中南地区算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航站楼9万多平方米,智能化项目有楼宇自控、安检、行李输送、消防报警、背景音响和紧急广播、闭路电视等。其中航站楼中央空调节能是一项重要设计内容,大跨度结构与大空间建筑、空调自控系统是在尽量节省能耗的前提下,通过自动控制来实现楼内温湿度要求,这是我第一次设计大型民用建筑空调自控项目,所以印象很深,也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和技术。

  大都会广场及市长大厦,大都会广场48层超高层高级写字楼;市长大厦28层、五星级宾馆。它们共用地下室,两个业主物业各不相同。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96-97年完成的工程,那个时候大都会广场由香港方面承建,因此也带来了很多新技术,新产品。也讲到了3A建筑。也有十几个弱电子系统,特别是程控交换机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房音响,电子锁和酒店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第一次设计超高层觉得都很过瘾,也颇具挑战性。

  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是迎接九运会而建的一个大型体育场,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八万个观众席。除了常规的智能化系统外,关于体育赛事所需的智能化系统,包括信息设施系统和专用设施系统都具备,专业设施系统区别于普通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体育场馆所特有的,包括系统显示、场地照明控制、计时计分、时钟、升旗控制、大屏幕、电视转播及竞赛成绩、技术统计以及比赛设备集成管理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体育赛事所必需的智能系统,这个工程是2000年开始设计的。通过实践,我对体育场馆的智能化设计要求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对设计成果也很满意,九运会开幕的盛况到现在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它也为后来举办大运会、民族运动会和亚运会、亚残会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广州大学城是广州市一道风景线、很美。但校园内的智能化建设大规模建设还是第一次。设计“遵循投资合理、规划统一、立足现在、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结合学校教学与科研、生产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当时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应适应技术发展的趋势,使校园智能化工程具有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扩展性强的特点。学校南校区1200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45栋建筑。在先有规划、后有设计的前提下,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修改和扯皮,为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育、图书阅览管理、校园广播、安全保卫、后勤管理等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使学校在教育、管理走向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运行六年以来,各个子系统运行正常,各种应用也很顺利,我感到很欣慰。

     记者问:据了解,您参与的深圳“上海宾馆”时最早的一个民用建筑设计项目,并被评为航空工业部优秀设计。请您为我们读者分享一下当时这个项目的设计理念。有哪些比较值得关注的特点?

  汤德明:深圳上海宾馆这个项目的设计感受颇深,它是83年设计的。那时深圳建设刚起步,现场设计条件很艰苦。这是一个建筑面积只有八千平方米、九层高的三星级宾馆。当时领导指示要积极贯彻特区政策,大家要沉下心来精心设计。当时建筑师们还要画临街鸟瞰图,效果非常漂亮,并令人十分向往。后来也就沿着这种思路规划了周围的建筑,上海宾馆也成了深圳地标建筑之一。航空工业部还颁发了优秀设计奖,很感动。不过当时我们确实很卖力。我记得火灾报警和背景音乐施工图还画端子接线图,还是沿袭工业院的做法。它是一个很成功的民用建筑设计。27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虽事过境迁,但地标还在。我每次路过那里去喝咖啡感到很亲切。

  当年千军万马参加特区建设,我也是一分子,感到很荣幸。虽然当时对民用建筑中的建筑电气不熟悉,设计组的其他专业人员也不在行,但我们相信只要有团队精神和个人协助努力,虚心学习事情就一定能办好。

     记者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智能化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中国的建筑智能化起步较晚,您对中国建筑智能化的现状如何看待?

  汤德明:改革开发三十年来,建筑也获得空前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数量和规模堪称世界之最,市场空前繁荣,带动了建筑智能化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起步是较晚,但追赶的速度却十分惊人,建筑智能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需求也越来越高,它的建设速度已步入高铁时代。发展惊人成就巨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现状也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缺乏整体规划、盲目追求大而全、人才奇缺、节能和管理很多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在高速度面前要有理性回归,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追求速度,更要考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问:针对您上面提到的制约中国智能化建筑发展的瓶颈,您有哪一些建议?

  汤德明:发展中我们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第一,首先是要培养智能建筑专业人才,这不仅是弱电专业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和综合学科的范筹。要以高校为先导,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充实到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第一线。第二,产品技术和质量是建筑智能化的保证,这个行业产品很多,良莠不齐,很多上不了档次。要继续引进新技术,开发和生产新产品,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研发才是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三,努力提高建筑智能化的管理水平,一个好的设计虽交户使用了,但管理水平跟不上来,导致效果不。有的甚至长期不使用、不维护,造成很大浪费。时下“弱智”和“瘫痪”工程不少,令人发愁。当前要做的事是:管理职能要明确、技术人员要稳定、技术水平要提高、节能和管理指标要考核,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期盼。

  第四行业指导十分重要,毕竟这个行业有很多精英和专业人才。要提高行业技术指导的权威性,促进行业规范的编制、发行有序的进行。

     记者问:广州亚运会已经成功落幕,据悉,本届亚运会的场馆从设计到实施都基于“智能化”的理念。您怎么看这一理念的实现?这个理念如何才能从亚运会走到我们的身边的建筑?

  汤德明:亚运会是我们的一次机遇,它展示了我们的技术成果和城市的风貌。亚运场馆智能化设计理念将会推动广州或全省的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但我们应重视后亚运场馆的利用。要研究对策和办法让它们继续发挥智能的效果和效益。

     记者问:放眼未来十年,请您谈谈您对中国建筑智能化的未来发展的看法。

  汤德明:智能建筑是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未来建筑智能化是必然的趋势。一栋智能建筑将会形成一个小社会。安全、舒适、绿色环保和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将来智能化大楼必备的条件。

  今后智能建筑领域中无线技术、家居智能化技术和管理网络智能化技术将会得到迅速发展,生物工程学、仿生学以及生态环境学将会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版权声明:凡本站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深圳联络处:0755-86317321 18929377662  华东:13761669165  北京:010-88283829 © Copyright 2007-2027 万瑞网 wiring.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